全胃切除术是胃癌患者微创手术后骨骼肌丢失的危险因素

03-03-2025

抽象的

目的

胃癌胃切除术后骨骼肌质量损失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术后生存率低下。然而,很少有研究检查微创胃切除术后骨骼肌质量损失。本研究调查了微创全胃切除术 (MI-TG) 对术后早期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 MI-TG 或微创远端或近端胃切除术 (MI-nonTG) 的 cStage I-III 胃癌患者 (n = 58 vs. 182)。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2 个月测量他们的身体成分。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以使用临床相关协变量阐明手术对骨骼肌指数变化的影响。

结果

MI-TG 组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幅度比 MI-nonTG 组更大(中位数 [四分位距];-5.9% [-10.6, -3.7] vs -4.5% [-7.3, -1.9],  = 0.004)。在使用临床相关协变量的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中,MI-TG 是术后骨骼肌质量损失的独立风险因素(系数 - 2.6%,95% CI -4.5 至 -0.68,  =0.008)。

结论

全胃切除术是术后早期骨骼肌质量损失的危险因素。如果肿瘤学上可行,应考虑进行近端或远端胃切除术,并保留少量残胃。


1 引言

胃切除术后骨骼肌质量损失已引起关注,因为它已被证明与术后生活质量 (QOL) 下降有关,并导致术后生存率低。尽管微创手术 (MIS) 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减轻患者负担,但 MIS 对术后骨骼肌损失的影响尚不明确。

全胃切除术 (TG) 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之一,接受 TG 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 (BW) 显著下降。然而,很少有研究检查 MIS 中不同切除范围的术后骨骼肌质量损失差异。因此,TG 是否是 MIS 后骨骼肌损失的风险因素仍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全胃切除术(MI-TG)与微创非全胃切除术(MI-nonTG)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日本京都大学医院外科部进行。本研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中的原则进行。研究方案经日本京都大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R3​​128)。无需书面知情同意,由于本研究具有回顾性,因此采用了选择退出方法。

使用前瞻性维护的机构数据库审查了 2013 年 8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在京都大学医院接受 cStage I-III 胃癌胃切除术的连续选定患者。排除在手术前或手术后 2 个月两个时间点未接受身体成分分析的患者。患者分为两组:TG 组(接受 TG 的患者)和非 TG 组(接受远端 [DG] 或近端胃切除术 [PG] 的患者)。

2.2 结果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术后骨骼肌质量的变化。次要结果是术后体脂量 (FM)、体质指数 (BMI)、控制营养状况 (CONUT) 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NLR) 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2.3 身体成分分析

身体成分分析采用直接分段多频生物阻抗分析(DSM-BIA,InBody 720;韩国首尔 Inbody Co., Ltd.),采用分段测量法、八点触觉电极和多个频率,包括 1、5、50、250、500 和 1000 kHz,针对每个身体部分(手臂、躯干和腿)。该分析仪可以自动显示骨骼肌、FM 和 BW,无需辐射暴露。

测量身体成分的时间为手术前和手术后2个月,手术前和手术后2个月分别定义为手术前30天和手术后20-90天。BIA测量时间为进餐后至少2小时和排尿后立即进行。

将四肢骨骼肌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出骨骼肌指数(SMI[kg/m2])。身体成分变化的计算方法是用术后值减去术前值,再除以术前值,再乘以100。

2.4 围手术期处理

之前提到了我们研究所的术前癌症分期以及化疗和外科手术的应用。简而言之,患者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以确定癌症诊断和分期。当患者肿瘤较大或怀疑有腹膜播散时,考虑进行分期腹腔镜检查。如果适用,对四型肿瘤、大型三型肿瘤和大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术前化疗。

胃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是根据日本胃癌分类进行的。达芬奇手术系统于 2012 年在我们的研究所引入胃切除术,并于 2018 年 4 月后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使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胃切除术是我们研究所治疗​​胃癌的标准程序,可根据患者或外科医生的偏好进行选择。

根据日本胃癌指南,除 P 期 I 期胃癌患者外,均进行术后化疗。

2.5 数据收集

通过机构数据库和图表审查获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围手术期化疗、肿瘤组织学和手术信息。使用美国麻醉师协会身体状况(ASA-PS)评估患者术前健康状况。根据Charlson合并症指数记录合并症。临床癌症分期按TNM第八版分类。术前营养状况通过既往报道的CONUT评分评估。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类记录,并发症级别为Ⅱ级或以上的患者被认为在干预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定义为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的患者占比。此外,并发症分为手术部位感染、漏、出血、肠梗阻/肠梗阻、胰瘘、肺炎等。

2.6 统计分析

分类变量用数字和比例来描述,而连续变量则用平均值 (SD) 或中位数 (四分位距) 来描述(视情况而定)。使用 Fischer 精确检验、卡方检验和 Mann-Whitney 检验比较 MI-TG 组和 MI-nonTG 组之间的患者特征、手术结果和身体成分。使用临床相关协变量(如年龄、性别、Charlson 指数、术前 NLR、cStage、术前 BMI 和新辅助化疗)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以阐明手术对 SMI 变化的影响。双侧  值 <.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敏感性回归分析,以确认 MI-TG 对骨骼肌质量影响的稳健性。首先,使用协变量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其中  单变量分析中的值小于 .2。其次,除了主要分析外,还对两个术后变量(辅助化疗和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 STATA ver16.1(STATA Corp,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城)进行。



获取最新价格? 我们会尽快回复(12小时内)

隐私协议